2024年5月9日,中誠信亞太受邀參加由香港投資基金公會(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s Association,簡稱HKIFA)主辦的“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媒體發布會”。
中誠信亞太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楊珺皓 (右二) 出席並發表關於 “離岸人民幣市場影響因素、發行情況、未來趨勢,以及熊貓債的發展現狀和展望”演講。鳳凰財經、香港商報、香港經濟日報、明報等等多家內地及香港知名財經媒體出席發布會。會後,鳳凰財經、香港商報等等對本次活動內容進行報道。
港離岸人民幣債規模 今年料維持2023年四季度增勢
中誠信亞太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楊珺皓預測,如果中美息差趨勢不變,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規模將繼續保持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勢頭,維持較高水平發行規模增勢。今年一季度離岸人民幣共計發行154只85.9億美元,同比增長89%,環比增長11%。
中美息差的擴大推動了人民幣離岸債在香港的發行。楊珺皓表示,中國央行可能會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美聯儲繼續打擊通脹的決心不減。因此,他相信中美息差暫時會保持。此外,他認為,如果美國降息的步伐仍不明確,香港離岸人民幣債的發行規模也將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楊珺皓預計,目前內地利率處於低位,發行人更傾向於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其次才會轉向離岸市場。然而,如果國務院進一步收緊對城投企業境外融資的審查,作為離岸債的主力發行者的城投債的規模將收縮,從而影響整體離岸人民幣債的發行量。
熊貓債發展勢頭強勁 今年預期維持高速增長
當談及當下熱門話題熊貓債時,楊珺皓首先分析了當下熊貓債愈發壯大的勢頭,2023年熊貓債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80%,突破15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4年人民幣的低成本融資優勢仍將持續,今年1-4月熊貓債發行規模達752億,同比增長85%,粗略估算後預計2024年熊貓債發行量有望突破2000億元。
更進一步,楊珺皓借由熊貓債話題談到了中資評級機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起到的促進作用。首先,他借由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隨著洋基債發展壯大而出海做大做強的案例,提出中資評級機構可以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互利互助、發展壯大。一方面,中資評級機構提升了熊貓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評級機構的評估方法給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足夠信息量的參考。
回顧過往,楊珺皓提到,中誠信一直致力於發展在人民幣國際化推動的最前沿,早在2015年熊貓債早期爆發階段就已經進入市場,參與了第一單韓國主權人民幣債評級。在主權發行人層面,參與的案例包括韓國、波蘭;在銀行層面上,則包括加拿大國民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實體非金融企業包括德國寶馬、大眾和奔馳等知名汽車企業,以及法國威立雅環境和液化空氣等。
香港市場資金配置內地債有改善
香港市場配置內地債券情況方面,楊珺皓表示以香港強積金計劃來看,其經營規模約1萬億港元,當中將近2成配置債券市場,而以往配置在內地債券市場的規模有限,但去年起有所改善。他續指,海外投資者主要配置內地的短期債產品、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以及中資機構發行的債券,而城投債目前的配置比例較低。
內地REITs投資關注流動性及收益率風險
中證監於4月底公布五項措施,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吸引和便利,當中包括擬將境內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楊珺皓指,目前REITs的流動性較低,由於國內審批是“優中選優”,因此安全性非大問題,主要風險仍是資產的收益性及證券的流動性,目前較多受A股表現影響。